南京長江大橋是1960至70年代中國最重要的文化符號之一。它的設計與建造在歷史過程中被賦予了巨大的象征意義。它既是國家成就的宏大見證,同時它也在日常生活中被前所未有地廣泛傳播,因而成為千萬人情感和記憶的共同載體。華美人文學會於9月9日下午6:00至7:30特邀南京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魯安東教授做專題講座,介紹“南京長江大橋記憶計劃”過去兩年多來收集到的大量歷史資料和情感故事,並在歷史視野下加以全面解讀,來呈現這個獨一無二的集體記憶的景觀。
魯安東,清華大學學士,英國劍橋大學碩士、博士。畢業後任教於劍橋大學,當選牛頓基金學者、劍橋大學沃夫森學院院士、德國德紹建築研究所兼職教授等。現任南京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、博導,南京大學—劍橋大學建築與城市合作研究中心主任,《建築學報》英文版客座主編。2015年發起南京長江大橋記憶計劃,對南京長江大橋的歷史記憶開展跨學科研究,致力於塑造一個當代的記憶之場和身份景觀,實現對大橋的記憶活化和空間更新。美國CNN最近發表《南京長江大橋是如何永遠地改變了中國》(http://edition.cnn.com/2017/08/01/architecture/nanjing-yangtze-river-bridge-revival/index.html)一文,文中引用並提及了魯教授主持的南京長江大橋記憶計劃。
魯教授的講座主要內容包括:
一、運用歷史資料介紹南京長江大橋從1956年動議到1968年建成的詳細過程。
二、通過分析大橋的設計過程,介紹1960年代中國建築和藝術背後的觀念變化。
三、介紹大橋記憶的收集和研究成果,對大橋的獨特意義進行全方位解讀。
四、通過一組記憶故事介紹大橋的集體記憶,以及對大橋記憶的當代設計。
講座免費。因座位有限,請預先訂位。網上訂位請點擊http://chineselectures.org/090917.html。
講座前(5:30-6:00),人文學會將備茶點以饗聽眾。
作為紐約南京週到活動之一,魯安東教授在9月13日將在紐約新現代美術館(New Museum)主持中美“城市記憶與空間創新”建築學術研討會(1:00-5:30 pm),詳情請見http://www.nanjingweek.com/。歡迎參加。
華美人文學會的地址是100 Washington Street, New York, NY 10006(入口處在40 Rector Street), 4、5地鐵到Wall Street下,1、N、R車到Rector Street下,A、C車到Fulton Street下。人文學會電話﹕(646) 912-8861,電郵:learnedsociety@gmail.com.